家庭教育具有日常性,即家庭生活也是家庭教育。不少家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这些也就形成了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常规”,比如学习常规、生活常规、纪律常规、活动常规等。
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家庭常规都存在显著差异: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幼儿学习品质五维度和家庭常规四维度都处于较低水平。
2、幼儿的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之间正相关,改善家庭常规有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3、幼儿家庭活动常规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这是因为幼儿都是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兴趣来发展的。活动可以激发兴趣,对有兴趣的活动孩子很乐意去动手尝试,遇到困难时是坚持还是放弃,还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活动结束后有没有鼓励分享和反思等。
可见,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并不是一件空中楼阁玄之又玄的事情,而是可以具体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互动陪伴中。
具体可以参考以下:
1、父母善于为孩子组织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宽松鼓励尝试的心理环境;
2、引导孩子做计划,分享行动步骤;
3、活动中多激励性评价。遇到困难或行为不当时,父母用具体积极的行动建议引导孩子关注已有资源,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非一味埋怨和批评;
4、每天睡觉前和孩子一起回顾当天的活动和收获等。
最后,“学习品质”一点都不悬,因为品质就是体现在行为中。家长要从小就有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塑造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