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班级风采 >> 小3班 >> 正文

4月家庭教育指导: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4-17 [来源]: [浏览次数]:

一、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

(一)《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经常让幼儿动手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幼儿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独立的意识,让他们在成功中收获喜悦。但这些的实现不能单靠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力量才能转变成现实。

(二)幼儿园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

幼儿园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这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在生活中自立,乃至终身受益。幼儿园教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更加充满活力及色彩。

(三)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

仅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很多幼儿在幼儿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及在教师的指导督促下所形成的自我服务能力,常常在放假后又恢复了原样,所以需要家庭的配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相互合作,才能为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建立稳固的平台,也只有这样合作,才更有利于加快幼儿健康成长的步伐。

二、家庭要主动与幼儿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第一场所,也是是幼儿园的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促进的作用,而且在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再是一个问题。

(一)主动参与执行

家园共育的作用是幼儿园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的具体要求,要求家长主动配合并严格督促幼儿执行,表扬有进步的幼儿,以此来帮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为习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规定具体内容:早起早睡、讲礼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进餐、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爱护并能收拾玩具等等。家长可以记录幼儿在家好的表现及有趣的事情等,家长可以坚持详细认真的记录,教师认真细致地整理和统计,对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幼儿给予鼓励。这样家长及幼儿都会积极的参与到这样的一种活动形式中来,可以将幼儿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帮助。

(二)积极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

幼儿园每学期会有家长开放日,家长可在这一天来到幼儿园参观,并观看幼儿的能力水平和习惯是怎么样的。家长参与不仅可以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常规,而且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及表现。这样家长可以发现幼儿的优点以及不足,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给幼儿一个正确的指引和帮助。

(三)设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行教育培养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离不开家长给幼儿创造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在幼儿及家里的房间里可以贴一些教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图片;如:小朋友穿衣服的图片,收拾玩具的图片。也可以在洗手间里贴上小动物刷牙、洗脸的图片;平时家里还可以播放一些教幼儿学习自理的歌曲及动画片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乐于学习和模仿,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起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离不开每位家庭成员的一致配合。如:爸爸要求幼儿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而妈妈却不时的帮幼儿穿衣服,这样就会造成一个要求幼儿去做,一个又替幼儿去做的矛盾,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样的不一致,会给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更会成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绊脚石。因此,保持家庭成员间教育的一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给幼儿一个正确的指导方向和目标。

3.家长可主动安排让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幼儿在家里,学习自理能力的机会到处都是,只要家长大胆让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自己要做的以及自己能干的事情。家长可以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给幼儿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自己尝试,当然要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例如:早上幼儿要穿衣服,怕幼儿穿衣太慢,可让幼儿早睡早起,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学习自己穿衣;吃饭的时候,跟幼儿定好吃饭的时间,时间一到就立马收拾碗筷,让幼儿能够及时用餐,自己吃饭。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的原则,多为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

总之,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的。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反之,终身受其罪。”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这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共同配合,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共同培养这一能力。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双凤镇幼教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凤北路253号

电话:0512-53433890